01
一般來說,在沉降比較小的情況下,DO會增大,反之,DO會減小。
在沉降比較小的情況下,微生物數量少,對溶解氧的消耗量自然不多,剩余溶解氧就會增多;在沉降比較大的情況下,微生物數量多,溶解氧消耗量增大,DO 就會減少。
污泥沉降30min后呈層狀上浮,說明活性污泥氧化能力較強,氨氮發(fā)生硝化反應并還原為氮氣,附著污泥上浮,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減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或降低曝氣來解決。
02
沉降比間接反應【污泥沉淀性能】
沉降比與污泥指數、污泥濃度密切相關,SVI=SV30/MLSS。
在工藝運行中, 如果生化池進水量、有機負荷、剩余污泥排放量等運行條件比較穩(wěn)定,污泥沉降比一般比較穩(wěn)定,不會發(fā)生突變,污泥指數比較穩(wěn)定。
此時的污泥沉降比對應一定的活性污泥濃度,兩者成正比,活性污泥處于生長周期的穩(wěn)定期階段。
但當進水水質、溫度、pH值或其它運行條件突然發(fā)生改變時,生化池污泥沉降性能將顯著下降,污泥指數上升,出水污泥渾濁,污泥濃度逐漸降低,此時污泥沉降比可以作為運行工況變化分析的依據和工藝調整恢復的指示。
一般情況下,SVI<100 時,則說明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活性污泥處于對數生長期或穩(wěn)定期;100<SVI<150 時,則說明污泥沉降性能變差,處于內源呼吸期或衰退期;SVI>150時,則說明污泥負荷過高或發(fā)生污泥膨脹。
03
利用沉降比【調整處理工藝】
從沉降比性質來看,活性污泥會出現正常、過生、老化、腐化幾種狀態(tài)。因此,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30min沉降比指標的變化來調整處理工藝。
正常污泥顏色為褐黃色,有土腥味,在處理時,前5分鐘沉降比可以達到 50% 以上,不會出現顆粒,上層清液透明,分離清晰,有少許鐘蟲、線蟲、輪蟲等生物;
過生活性污泥中的深層清潔不再透明,變得渾濁,需要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
老化污泥中,量筒內的泥水分界界面不平滑,有很多懸浮污泥顆粒,微生物主要為后生動物;
在腐化污泥中,顏色發(fā)黑,污泥濃度升高,需要增加溶解氧。
04
根據沉降比判斷【設備運行情況】
根據沉降比數據,能判斷出設備的運行情況。這些故障的存在都會致使沉降比下降,可通過測定SV30進行反推。
如果沉降比大幅下降,可能是由于二沉池刮泥機運行故障、二沉池排泥堰門堵塞、潛水攪拌器停止運行、外回流泵故障、生物池二沉池放空管未關閉。
05
從沉降比看【污泥處理效果】
污泥沉降比不同,污水處理效果也大相徑庭。
如果沉降比介于 5%~50% 之間,污水處理效果最好;
如果沉降比超過50%,那么污水處理效果會呈線性降低;
在沉降比不足10%時,污泥發(fā)育不良,甚至不達標;
在沉降比介于10%~ 50%時,污泥成熟,污泥負荷進入沉降階段,沉淀效果較好;為了節(jié)約能源,降低曝氣池鼓風量,污泥沉降比一般介于15%~30%間即可。
06
沉降比【預防污泥膨脹】
污泥沉降比在確保曝氣池穩(wěn)定性、預防污泥膨脹上,也有重要意義。如果污泥濃度較低,絲狀菌繁殖力將會大大提升,這會影響泥水的分離能力,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基于季節(jié)特點、沉降比數據、微生物鏡檢情況避免污泥膨脹問題的發(fā)生。
總之,在運行過程中,水質的波動較大,為了確保污水處理的效果,需要根據水質變化來把控運行參數。
07
沉降比計算【系統回流污泥量】
QR=(Q×SV30)/(1000-VSV30)
式中,
QR——回流流量
SV30——曝氣池內30min的沉降比
VSV30——曝氣池內混合液在1000ml量筒內30min后的污泥體積。
雖然利用沉降比來確定回流污泥量更容易,但實際應用中常使用活性污泥在曝氣池和沉淀池的污泥濃度來計算。
如上文提到的,當工藝出現異常時,污泥沉降比與污泥濃度不存在線性關系,因此通過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回流污泥量不是一個精準值。
綜上所述,在以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對一個專業(yè)的運行管理人員來說,不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測定污泥沉降比都是用以指導工藝運行的重要方法。
因為它不但操作簡單、成本低廉,而且能使運行管理人員隨時了解曝氣池中活性污泥的濃度和泥質情況,從而掌握和控制整個工藝的運行參數,通過確定穩(wěn)定的污泥沉降比值,可以達到控制污水處理效果,保證出水水質的目的。